首页 资讯 正文

以路成链构筑“黄金走廊”——江西吉安吉州区精心培育电子信息产业

体育正文 62 0

以路成链构筑“黄金走廊”——江西吉安吉州区精心培育电子信息产业

以路成链构筑“黄金走廊”——江西吉安吉州区精心培育电子信息产业

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工业园区。李军 摄(shè) 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吉贤路两侧,一场关于产业链协同的“化学反应”正在上演(shàngyǎn)。这条(tiáo)全长仅3公里的马路,聚集了从电子(diànzi)(diànzi)级玻璃纤维布到高端覆铜板、印刷电路板的全产业链企业,形成“原材料供应—核心部件生产—终端应用”的垂直生态。去年,这条“黄金走廊”贡献了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七成营收,更以“隔路协同”的独特(dútè)模式,成为全国(quánguó)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 江西振邦新材料有限公司仓库内,叉车工人正将一卷卷厚度仅0.04毫米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运往马路对面(duìmiàn)的江西省宏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(chējiān)。“以前(yǐqián)在外地采购原材料,供应链响应至少需要2天,现在5分钟直达,包装运输成本节省10%。”振邦新材料总经理曾建华指着车间方向说。这(zhè)条“黄金(huángjīn)走廊”让上下游企业从“异地配套”变为(biànwèi)“隔路协同”,研发工程师甚至能直接到客户车间调试(tiáoshì)参数,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一半。 这种“隔路协同”的(de)魔力,源于吉州区对产业链(chǎnyèliàn)的精准布局。通过绘制细分领域产业图谱、定期发布供需清单,吉州区促成19家上下游企业形成“互补共生”生态。龙头企业宏瑞兴科技作为江西省(jiāngxīshěng)最大覆铜板出口(chūkǒu)企业,其高耐热无铅覆铜板技术国际(guójì)领先,而振邦新材料(cáiliào)填补了本地印制电路板领域关键原材料空白。两者仅一路之隔,使宏瑞兴的玻璃纤维布年需求量1亿米全部实现本地化供应,仅运输成本每年就节省(jiéshěng)超千万元。 吉州区的(de)垂直整合并非简单的物理集聚,而是通过“链长(liànzhǎng)制(zhì)”推动产业链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延伸。同时,该区聚焦企业帮扶,设置“入企听诉”服务成效、监管成效、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等指标,主动为企业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支持。在(zài)吉贤路沿线,上游(shàngyóu)企业专注于高附加值材料(cáiliào)研发,如振邦新材料攻克了电子玻纤布的纳米级改性技术(jìshù);中游企业如宏瑞兴科技则通过工艺创新,将覆铜板厚度公差控制在±0.02毫米以内,达到苹果(píngguǒ)供应链标准;下游企业依托数字化工厂,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透明化管理。这种“纵向贯通、横向联动”的模式(móshì),使吉州区电子信息产业毛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 在宏瑞兴科技智能车间,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(shēngchǎn)数据,AI算法(suànfǎ)自动优化(yōuhuà)压合参数,使高端覆铜板良品率提升(tíshēng)至99.6%。这家传统制造企业通过(tōngguò)数字化转型,去年营收突破15.6亿元,节省成本20%。而在振邦新材料车间,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废品率降低10%,能耗下降15%。“我们与龙头企业共建数字化联合实验室(shíyànshì),共享5G+工业互联网资源。”车间主任王勇说。 吉州区将(jiāng)数字化转型作为产业链升级的“关键一跃”,构建起“一云三平台(píngtái)(píngtái)”数字基建体系(产业云脑、协同制造平台、工业大数据(shùjù)平台、供应链(gōngyìngliàn)金融(jīnróng)平台)。去年,吉州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,培育出12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。江西华立源锂能投资1.2亿元(yìyuán)建设数字工厂,锂电池生产线自动化率达95%,产品出口东南亚市场;新赣江药业通过“企业特派员”制度,8个月完成北交所上市申报,成为全省生物医药领域数字化转型标杆。 吉州区以“智造+服务(fúwù)”重塑产业基因。摩比通讯在(zài)5G基站天线(tiānxiàn)领域首创“AI仿真设计系统”,将产品研发周期(zhōuqī)从3个月压缩至(zhì)7天;住电电装引入数字孪生技术,实现汽车线束生产全流程虚拟调试,良品率提升至99.8%。这种“硬科技+软实力”的融合,使吉州区电子信息产业在细分领域形成12项全国第一。 此外,该区还通过数字赋能完善吉州工业园区绩效管理评价机制。“实施(shíshī)新的评价机制以来,企业满意度(mǎnyìdù)提升至(zhì)98%,项目落地周期缩短20%。”吉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欣表示。 在吉贤路尽头,一座占地200亩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中心即将投用。这里将集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(gè),打造从基础材料研发到终端产品测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。“我们正从‘制造(zhìzào)走廊’向‘创新走廊’跃升。”刘欣(liúxīn)介绍,通过“高校院所+企业(qǐyè)孵化+天使(tiānshǐ)投资”模式,当地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(jùrén)”企业2家、省级瞪羚企业4家。 吉州区以“热带雨林式”创新生态激活产业链动能。在创新中心内,江西省5G电子材料研究院联合华为、中兴等企业,攻克了高频高速覆(fù)铜板介电常数稳定性难题;吉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,已接入上下游企业187家,实现供应链数据(shùjù)跨区域实时交互。这里形成了“逆向创新”模式——深圳、上海(shànghǎi)等地的(de)研发(yánfā)团队带着技术成果“反向飞地”入驻,利用吉州的中试基地和低成本(dīchéngběn)制造优势加速产业化。去年,上海交大团队研发的纳米银线柔性触控技术,在吉州实现从实验室到(dào)量产仅用时11个月,产品应用于折叠(zhédié)屏手机。 通过“垂直整合(zhěnghé)”锻造产业链韧性,以“数字赋能”重塑竞争优势,借“创新(chuàngxīn)生态”培育新质生产力,吉州区“黄金走廊”加速崛起。去年,全区(quánqū)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5.2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(píngjūnshuǐpíng);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37%,其中(qízhōng)70%为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。“我们(wǒmen)的目标不仅是做大规模,更要锻造产业韧性。”刘欣(liúxīn)说,通过“黄金走廊”建设,吉州正探索出一条“垂直整合、水平拓展”的新型(xīnxíng)工业化路径,实现从“制造基地(jīdì)”向“创新策源地”转变(zhuǎnbiàn)。随着一个个产业项目通过创新与协作的“丝线”串珠成链,吉州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。(经济日报记者 刘 兴) 更多资讯或合作(hézuò)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(名称(míngchēng):中国经济网,id:ourcecn) 更多(duō)内容或合作欢迎关注(guānzhù)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(id:ourcecn)
以路成链构筑“黄金走廊”——江西吉安吉州区精心培育电子信息产业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